当前位置:首页 > 新闻资讯 > 行业资讯 > 高频PCB板材介电常数

高频PCB板材介电常数

作者:深圳普林电路发布时间:2025年07月04日

介电常数是高频PCB板材的一项关键指标,对信号传输性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。下面就从基本概念、影响因素、对信号传输的影响,以及在实际应用中的考量等内容,多角度了解高频 PCB 板材介电常数的相关知识。


高频PCB板材介电常数


介电常数的基本概念

介电常数,又称电容率,是衡量电介质材料在电场作用下存储电能能力的关键物理量。在高频印刷电路板板材中,介电常数反映材料对电场的响应特性。当电场施加于PCB板材,电介质极化产生感应电荷,介电常数越高,材料存储电能越多,电场在其中传播速度越慢。

从微观层面来看,电介质中的原子或分子受电场作用,电荷分布改变形成电偶极子,并趋向与电场方向一致,进而影响电场。不同材料因原子结构和分子组成差异,极化能力不同,导致介电常数有别。例如,空气介电常数接近1,而高频PCB板材介电常数通常在2-10之间。

影响高频PCB板材介电常数的因素

板材化学成分

树脂体系对介电常数影响显著。聚四氟乙烯树脂介电常数约2.2,适用于对信号传输速度要求高的场景;热固性聚苯醚类树脂介电常数在3.0-3.8;碳氢树脂体系在2.5-3.5;普通环氧树脂因含极性基团,介电常数达4-5,不太适合高频高速应用。此外,添加陶瓷等低介电常数填料,可改变板材内部电场分布,降低等效介电常数。玻璃纤维布作为增强材料,介电常数在6-7,其含量与分布不均会使板材介电常数区域差异,影响信号传输。

环境因素

温度升高会加剧材料分子热运动,改变分子间相互作用,使介电常数增加。如常规FR-4板材在0-70℃,介电常数变化可达20%,影响信号延迟。湿度同样关键,水介电常数高达70,板材吸水后电场分布改变,介电常数增大,在潮湿环境中,信号传输质量易受影响。

频率

在高频电场下,电介质极化跟不上电场变化,极化程度减弱,介电常数降低。以普通FR-4板材为例,1兆赫兹时介电常数约4.7,1吉赫兹降至4.19,1吉赫兹以上变化趋缓。高频高速PCB板材需在宽频率范围保持介电常数稳定,保障信号传输性能。

介电常数对高频PCB信号传输的影响

信号传输速度

根据电磁理论,信号在板材中的传输速度与介电常数的平方根成反比。低介电常数板材能显著提升信号传输速度,降低延迟,满足5G通信、高速数据传输等场景需求。如5G基站射频电路采用低介电常数的聚四氟乙烯板材,可有效提高信号传输效率。

特性阻抗

特性阻抗是高频PCB设计重要参数,其计算与介电常数相关。介电常数偏差会导致特性阻抗与设计值不符,引发信号反射和衰减。在射频电路中,特性阻抗不匹配会产生驻波,降低电路性能,因此精确控制介电常数至关重要。

信号衰减

高介电常数材料极化程度高,分子间作用强,易吸收信号能量转化为热能,造成信号衰减。在长距离高速信号传输中,如高速背板、数据中心互联线路,选用低介电常数且低损耗板材,可有效降低信号衰减,保障传输质量。

高频PCB板材介电常数的测量方法

传输线法

传输线法常用,包含微带线法和带状线法。微带线法将板材作介质基板,通过网络分析仪测传输参数,反推介电常数,是行业标准方法,遵循国际电子工业联接协会试验方法手册相关规范。带状线法则利用带状线谐振器,通过测量谐振频率和品质因数,结合理论或仿真计算复介电常数,适用于未知介电常数材料测量。

谐振法

谐振法将板材制成样品放入谐振腔,根据放入前后谐振腔谐振频率和品质因数变化,计算介电常数。该方法精度高,但对设备和样品制备要求严,多用于实验室精确测量。

不同应用场景对高频PCB板材介电常数的要求

5G通信领域

5G信号频率高、传输速率快,要求板材介电常数低且频率稳定性好,同时具备良好耐环境性能。射频前端模块常采用介电常数2.5-3.5的碳氢树脂类板材或聚四氟乙烯板材。

汽车电子领域

汽车雷达和车联网等系统,需高精度信号传输。毫米波雷达应用中,选用介电常数3-4且稳定性强的陶瓷填充热固性材料板材,确保在复杂环境下信号传输准确。

航空航天领域

航空航天电子设备面临极端环境,要求板材介电常数在宽温范围稳定,同时满足轻量化和抗辐射需求。聚酰亚胺基板因耐高温、介电常数稳定,得到广泛应用。

高频PCB板材介电常数深刻影响信号传输性能,贯穿从基础概念、影响因素到测量方法与应用的各个环节。随着5G、汽车电子、航空航天等领域发展,研发低介电常数、高稳定性的PCB板材成为趋势,将推动电子技术迈向新高度。


相关新闻

采购咨询,获取商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