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755-23067700
  EN
新闻资讯Banner
您当前的位置 : Home > 新闻资讯 > 行业资讯 > PCB表面处理工艺有哪些

PCB表面处理工艺有哪些

来源:深圳普林电路 日期:2025-05-07 浏览量:

PCB的制造过程中,表面处理工艺不仅关乎PCB的可焊性、耐腐蚀性,还对其电气性能和长期可靠性有着深远影响。在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下,PCB表面处理工艺也在不断演进,以适应更高的性能要求和环保标准。接下来,深入探讨PCB表面处理工艺有哪些。




热风整平

热风整平,又称热风焊料整平,俗称喷锡。这一工艺是在PCB表面涂覆熔融的锡铅焊料——在环保要求下,如今更多使用无铅焊料,然后利用加热压缩空气将焊料整平,从而形成一层既能有效抵抗铜氧化,又能提供优良可焊性的涂覆层。在热风整平时,焊料与铜相互作用,在结合处生成铜锡金属化合物,其厚度大致在1-2mil。

该工艺分为垂直式和水平式。水平式因镀层更为均匀,且能实现自动化生产,而被普遍认为更具优势。其一般流程包括微蚀、预热、涂覆助焊剂、喷锡、清洗等步骤。热风整平工艺成熟,货源充足,成本相对较低,且具有良好的可焊性,适用于无铅焊接,是业内广泛应用的表面处理方法之一。然而,它的表面不够平整,在焊接细间距元件时存在困难,并且含铅的HASL还面临环保问题。


有机涂覆

有机涂覆是在洁净的裸铜表面,通过化学方法生长出一层有机皮膜。这层皮膜犹如一位忠诚的卫士,具备防氧化、耐热冲击和耐湿性,能有效保护铜表面在常态环境中免受氧化或硫化等侵蚀。同时,在后续的焊接高温环境下,它又能迅速被助焊剂清除,为焊接工作“让路”。

有机涂覆工艺凭借其流程简单、成本低廉的显著优势,在业界得以广泛使用。早期的有机涂覆分子多为起防锈作用的咪唑和苯并三唑,如今新的分子主要是苯并咪唑。为确保能够承受多次回流焊,铜面上需要形成多层有机涂覆层,这就需要在化学槽中添加铜液。先涂覆第一层,该层吸附铜,接着第二层有机涂覆分子与铜结合,如此层层堆叠,直至形成二十甚至上百次有机涂覆分子集结的结构。不过,OSP涂层的耐腐蚀性相对较弱,在保存和使用时需要特别留意条件。


化学镀镍/浸金

化学镀镍/浸金工艺是在铜面上精心包裹一层厚实且电性能出色的镍金合金,宛如给PCB穿上了一层坚固的“铠甲”,能够长期为PCB提供可靠保护。与OSP仅作为单纯的防锈阻隔层不同,化学镀镍/浸金能够在PCB长期使用过程中,始终维持良好的电性能,并且对环境变化具有更强的忍耐性。

之所以要镀镍,是因为金和铜之间会发生相互扩散现象,而镍层能够像一道坚固的屏障,有效阻止这种扩散。倘若没有镍层的阻隔,金可能在短短数小时内就扩散到铜中。此外,化学镀镍/浸金还有诸多益处,例如镍的强度较高,仅仅5um厚度的镍就能在高温下对Z方向的膨胀起到有效控制作用,同时还能阻止铜的溶解,这对于无铅焊接来说尤为有利。该工艺的一般流程包括脱酸洗清洁、微蚀、预浸、活化、化学镀镍、化学浸金等步骤,过程中涉及6个化学槽以及近百种化学品,工艺较为复杂。


浸银

浸银工艺处于OSP和化学镀镍/浸金之间,其工艺相对简单且快速。浸银实际上是通过置换反应,在PCB表面形成几乎是亚微米级的纯银涂覆层。有时在浸银过程中会添加一些有机物,主要目的是防止银腐蚀以及消除银迁移问题,不过这一薄层有机物通常很难精确量测,分析显示其重量占比少于1%。

即便暴露在热、湿和污染等复杂环境中,浸银工艺形成的银层仍能展现出良好的电性能和可焊性,但其光泽会有所减退。由于银层下面没有镍层,所以浸银在物理强度方面不如化学镀镍/浸金。


浸锡

鉴于目前所有焊料都以锡为基础,锡层能够与任何类型的焊料完美匹配,从这一角度来看,浸锡工艺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。但在过去,经过浸锡工艺处理的PCB容易出现锡须问题,在焊接过程中,锡须和锡迁移现象会给可靠性带来严重挑战,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浸锡工艺的应用。后来,通过在浸锡溶液中添加有机添加剂,成功使锡层结构转变为颗粒状,有效克服了上述难题,并且还赋予了浸锡工艺良好的热稳定性和可焊性。

浸锡工艺能够形成平坦的铜锡金属间化合物,这一特性使得浸锡在可焊性方面与热风整平相媲美,同时又不存在热风整平令人困扰的平坦性问题,也没有化学镀镍/浸金中金属间扩散的隐患。然而,浸锡板的存储时间有限,放置过久其表面会形成氧化锡,从而影响焊接效果,因此在组装时必须严格按照浸锡的先后顺序进行操作。


其他表面处理工艺

电镀镍金

电镀镍金堪称PCB表面处理工艺的“元老”,自PCB诞生之初便已存在,并逐步衍生出其他工艺。该工艺是在PCB表面导体先电镀一层镍,然后再电镀一层金,其中镀镍的主要作用是防止金和铜之间发生扩散。如今的电镀镍金主要分为两类:一类是镀软金,主要用于芯片封装时打金线;另一类是镀硬金,主要应用于非焊接处的电性互连,比如金手指。需要注意的是,正常情况下,焊接操作可能会导致电镀金变脆,进而缩短使用寿命,所以应尽量避免在电镀金上进行焊接;而化学镀镍/浸金由于金层很薄且均匀,出现变脆现象的概率相对较低。


化学镀钯

化学镀钯的过程与化学镀镍颇为相似。主要原理是借助还原剂,如次磷酸二氢钠,使钯离子在具有催化活性的表面还原成钯,新生成的钯又可作为推动反应持续进行的催化剂,从而能够获得任意厚度的镀钯层。化学镀钯具有焊接可靠性高、热稳定性好、表面平整度佳等优点。但钯属于较为稀有的贵金属,这导致该工艺成本相对较高。


综上所述,PCB表面处理工艺丰富多样,每种工艺都有其独特的优缺点和适用场景。在实际选择时,需要综合考虑应用需求、成本预算、环保要求以及生产条件等多方面因素。



相关新闻

版权所有© 2024深圳市普林电路有限公司粤ICP备2023109621号粤公网安备 44030002001271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