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 新闻资讯 > 行业资讯 > 车载激光雷达FPC

车载激光雷达FPC

作者:深圳普林电路发布时间:2025年08月18日

智能驾驶技术落地的过程中,车载激光雷达FPC的应用场景正随着车型升级与功能迭代不断拓展。这种兼具柔性与高性能的电路连接方案,已成为不同级别智能汽车实现环境感知的“隐形基石”。


车载激光雷达FPC


一、在不同级别智能车型中的适配应用

(一)入门级智能车型的基础感知系统

对于搭载L2级辅助驾驶功能的入门级智能车型,其激光雷达通常采用单颗低线数方案(如16线或32线),主要负责前向障碍物探测。此时FPC的核心作用是连接激光发射模块与主控芯片,在有限的安装空间内完成基础数据传输。例如在紧凑型SUV的前保险杠内置雷达中,FPC通过90度弯折绕过散热组件,将每秒数十万次的激光反射信号稳定传输至处理单元,保障AEB(自动紧急制动)功能的响应精度。

(二)中高端车型的多雷达协同系统

L3级及以上智能车型往往配备多颗激光雷达(如车顶+侧视组合),形成360度无死角感知网络。FPC在此类场景中需应对多节点信号同步问题:车顶主雷达的FPC需同时连接旋转电机编码器与激光接收阵列,侧视雷达的FPC则要耐受车门频繁开关带来的弯折应力。某豪华品牌纯电车型的车顶雷达模组中,定制化FPC通过蛇形走线设计,既满足了旋转部件的动态连接需求,又将多雷达数据传输的延迟控制在微秒级。

二、在特殊车型与场景中的定制应用

(一)商用车与特种车辆的耐用性应用

货运卡车、工程车辆等商用车的激光雷达常暴露于复杂工况,其FPC需具备抗油污、耐高低温的特性。在港口自动驾驶集装箱卡车的雷达系统中,FPC采用聚酰亚胺基材与镀金触点,可在-40℃至85℃的环境下稳定工作,同时抵御海水盐雾的侵蚀。此类FPC的弯折寿命可达10万次以上,足以支撑商用车的长周期运营需求。

(二)自动驾驶测试车辆的高密度应用

用于技术研发的自动驾驶测试车,往往搭载多品牌、多类型激光雷达进行数据比对。FPC在此类场景中承担着“通用接口”的角色:通过模块化设计,同一FPC可适配不同厂商的雷达模组,实现电源、数据信号的标准化传输。某自动驾驶公司的测试车队中,采用可插拔FPC的雷达转接板,使雷达更换时间从2小时缩短至15分钟,显著提升了测试效率。

三、与其他车载系统的联动应用

(一)与毫米波雷达、摄像头的融合感知

智能驾驶系统的多传感器融合方案中,激光雷达FPC需与其他传感器的电路系统协同工作。在某车型的前向感知总成中,激光雷达FPC与毫米波雷达的射频电路通过屏蔽层隔离,避免信号干扰;同时通过同一组接口连接至域控制器,实现点云数据与图像数据的同步传输,为环境感知算法提供连贯的输入源。

(二)与车规级散热系统的适配应用

激光雷达在高频工作时会产生大量热量,其FPC需与散热结构紧密配合。某固态激光雷达模组中,FPC的铜箔线路同时承担信号传输与热量传导功能,通过将芯片工作热量引导至铝制散热片,使雷达工作温度降低15℃,有效避免了高温导致的性能衰减。这种“一板双用”的设计,在节省空间的同时提升了系统可靠性。

车载激光雷达FPC的应用场景,本质上是其材料特性、结构设计与车辆功能需求的精准匹配。从家用轿车到特种车辆,从日常通勤到极端工况,FPC通过持续的场景化创新,正在成为智能驾驶系统“感知-决策-执行”链条中不可或缺的连接纽带。随着激光雷达技术的进一步普及,FPC的应用边界还将向更深层次的车规级系统集成拓展。


相关新闻

采购咨询,获取商机